您的位置: 首页 >> 论文集粹

明月出西昌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0日 11:02      点击量:191

明月出西昌

二十一世纪以来,为了实现月球探测工程,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接二连三的“嫦娥”成功飞上太空,到达月球表面。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一位到过西昌旅游的诗人说,西昌的月亮特别美丽,又大又园又亮,所以嫦娥要飞到月亮上去。

很古的时候,古人就编了一个嫦娥奔月的神话,说美丽的女子嫦娥,偷吃了西王母的不死灵药,飞升到月亮上去。其实,因为月亮美丽,才与美丽的永恒的仙女匹配。

因此,后来的诗人李白,月下独酌举起金樽,望着清辉万里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感叹道“嫦娥孤栖有谁怜?”之后的大诗人李商隐深夜望着碧澄如洗的夜空,情思万缕独对着云母屏风,吟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更有大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波随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风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映照离人境妆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复还来。此时向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回家。江水留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世界有谁能用这样优美的语言,浪漫的情感,巧妙的情思,明丽轻快的节奏,将月光、宇宙、生命、爱情、自然融汇贯通,倾倒千百年人世间的过客!

我读过这首诗后,突然感觉到如果不去赏月,好不辜负此生!

但是,我没有去赏月,也知道如今当代已经有好多人没有这种情趣了。

很多人不过在夜间不经意地抬头看看罢了。不过是夜间大自然的一种寡色光源,没什么好看的。好比猪八戒吃人参果,囫囵下去,都不知道什么味道。因为不用花钱买,所以也谈不上贵重!

这月,也不是所有人能赏的。

张若虚之所以对月亮以及月光下的世界有这许多美好的感触,是有他的自身条件的。一般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后面,对张若虚是何许人也,是这样说明的:生平不详。我猜想张若虚起码是这样一个人:一.他有良好的体魄,他身体健康,向很多中青年一样有宽裕的时间,精力充沛。二.精神正常,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宏大的气度,不为名利奔忙或在月明之夜能够把各种影响内心世界平静的事情撂在一边,起码有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心理素质。三.衣食无忧,有很好的文化素养;不然,饿着肚子写这首《春江花月夜》,怎么也要沾染一点苦寒之气。这种华丽典雅的诗章,一般的穷愁潦倒之士是写不出来的。

当然赏月还得有一个好的时候,自古以来从《诗经.月出》到屈原、李白、张若虚、王维、杜甫、李商隐、白居易、李煜、苏东坡......那些赏月诗就像伴月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璀璨发光。至于当代还有好些诗人写过赏月诗。但是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诗人们噤若寒蝉不敢抬头望月了。“赏月”被列入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范畴,哪个敢冒着身败名裂以至于家破人亡的危险去看那个可望而不可及的园东西!那时候最最流行时尚的是“红太阳”,狂热、躁动、强大、斗争、血腥......幸好月亮在天空高挂,否则也要遭遇灭顶之灾。那时候,月亮也和很多文学艺术作品一样,被打入“另册”。 那是一个对月亮都不公平的时代

而中国的古代智者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种说法出自《周易.系辞上》

《周易》的观点是: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这样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无论自然、人事的变化都体现此道。在这个观点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的地位是平等的。《说文》曰:“日,太阳之精,月,太阴之精。”日月交替,阴阳变化谓之“易”,“易”者,天下之大道也。阴阳、日月、天地、水火、男女......互相对立而又统一,缺一不可。

白天是太阳的世界,傍晚太阳从地平线落下去,繁忙尘世的喧嚣也渐渐平息。月亮升起,温和的月光洒满大地,包容而又宽厚。月光下的世界宁静而又神秘,如梦如幻。“那是一个神奇的、梦幻的、超然的、光明的、高洁的、神话般的理想世界。现实世界中一切喧嚣的、纷争的、龌龊的、庸俗的、沉重的人世间的苦恼和忧烦,都被月亮的清光过滤了,淡化了。人们在月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个自由的、澄明的、清静的美好世界。在这里人们可以宠辱皆忘,烦恼尽消,物我俱化,万物为一......如果说白天属于严酷的现实,那么月夜就属于自由的幻想。白天属于物质的世界,那么月夜就属于心灵的天地。”(葛景春:《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与唐代月文化》)

如果没有月亮,那么人类的审美享受精神升华就要大打折扣。

如果没有月亮,我们的精神世界就有所缺失。

那个不能赏月的时代已经过去,当我们每天坐着汽车,碌碌穿梭在钢筋水泥的建筑物之间;当我们乘着飞机,匆匆的在大地上空呼啸而过;当我们一边用最先进的电脑算计万物的“含金量”,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现代文明的时候;在飞逝的时光中,失落了的那份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感觉”,失落了欣赏那份古朴自然的“心愿”,同时也失落了滋润人类心田的那份温馨、自由和空灵。

西昌,这里有美丽的螺髻山层层叠翠,有浩瀚的邛海,一碧千顷;更重要的是这里空气清新,没有污染能见度高,月亮又大又园。所以西昌是“东方月亮城”、“国家森林城市”。

因此“嫦娥”在这里发射,奔向那美轮美奂的月亮。

如何让天下游客来一番“张若虚式”的体验,是旅游发展的一个课题

王慧清于绵阳随笔

2014.11.8